为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机械工程学院铸梦志愿服务队在学院团委书记蔡云超带领下前往宝鸡扶眉战役纪念馆与蓝田县葛牌纪念馆开展红色研学之旅社会实践活动。

在宝鸡扶眉战役纪念馆,实践团队在蔡云超书记带领下有序参观。“扶眉战役战前形势”“战役实施”等展区,通过详实文字史料、珍贵历史照片与实物展品,生动还原了1949年扶眉战役的壮阔历程。成员们在记载战役细节的展板前驻足,聆听讲解员讲述战士们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在陈列的步枪、炮弹等武器文物前久久凝视,深切感受战争年代的艰辛与不易。大家轻声交流感悟,在与历史的“对话”中,进一步理解了“扶眉战役精神”的内涵,坚定了传承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的信念。

实践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此次扶眉战役纪念馆之行,让革命精神从书本上的冰冷文字,变为亲眼所见的文物、亲耳所闻的故事,变得可感可触。蔡云超书记指出,青年一代应从战役历史中汲取“不畏艰难、敢于胜利”的力量。未来,实践团将把学习收获转化为行动动力,通过分享会、实践报告等形式传递红色故事,让扶眉战役精神在校园和青年中持续传承,以青春之姿扛起时代责任,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芒。
告别扶眉战役纪念馆,红色研学脚步不停。次日,实践队在蔡云超书记带领下,辗转来到蓝田县葛牌纪念馆,开启新的革命精神探寻之旅。与扶眉战役纪念馆展现的解放战争壮阔画卷不同,葛牌纪念馆承载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峥嵘记忆。踏入馆区,古朴的陕南民居风格建筑映入眼帘,“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的标识格外醒目,仿佛在邀请成员走进那段红军在秦岭深处播撒革命火种的奋斗岁月。

复原的鄂豫陕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里,昏暗的煤油灯、泛黄的手写布告、简陋的办公桌椅,瞬间将大家带回1935年红军建立政权的峥嵘岁月。实践队员杜嘉瑞驻足展柜前,指着红军用过的陶罐与粗粮感慨:“这些实物比文字更有冲击力,能直观感受到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的不易。”在“红军生活场景再现”展区,补丁摞补丁的军装、编织粗糙的草鞋,与成员们的轻便衣物形成鲜明对比,让大家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的坚韧意志。
为深化青年对历史的认知,蔡云超书记讲述“红军借粮时留下借条”等本土革命故事,生动诠释了根据地军民鱼水情深。随后,实践队参与“重走红军小路”互动体验项目,沿着复刻的秦岭山区步道前行,完成“传递情报”等任务,切身感受当年红军游击作战的艰辛。

夕阳洒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石碑上,为此次红色研学之旅画上圆满句号。实践团成员表示,葛牌之行是传承革命精神的新起点,那些触摸到的历史温度、体会到的奋斗艰辛,都将成为未来学习与工作的精神养分。正如蔡书记所说,青年一代唯有将历史感动转化为前行力量,才能让红色火种代代相传,在新时代书写担当篇章。
图/曹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