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月期间,机械工程学院始终将学风建设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任务。学院结合学生实际需求,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多维度、全方位推进学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建引领,筑牢学风思想根基
学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学风建设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一是组织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座谈会等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缝嵌入日常教学与管理;二是举办的“弘扬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前往杨虎城将军陵园、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等红色实践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厚植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将其转化为学习动力。三是为深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践行“知礼行孝”的传统美德,重阳节到来之际学院组织师生党员走进广场南路社区,开展“丹桂飘香重阳至 尊老爱老心意浓”校社联动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老人送上节日的关怀与健康的守护,让温暖在重阳佳节中流淌。四是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氛围,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活动赋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院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风建设活动。举办“激扬青春风采,共筑学风新程”评先评优答辩活动,答辩会上,校长奖学金候选人、先进班集体代表及榜样宿舍代表分享了他们的学习经验和成长故事,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集体荣誉感。邀请校外辅导员张芳、刘文开展“生涯启航”讲座、“机械工程领域就业政策与行业趋势深度解析”专题讲座、“筑牢反诈屏障,守护青春安全”主题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精准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安全保驾护航,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学习道路上更有方向感和安全感。。



——课堂提质,强化教学核心环节
学院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加强课堂管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等措施,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一是学院建立了学风督察小组,定期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和课堂纪律,严查迟到、早退、带餐进教室等不文明行为,展现课堂学习新风貌。二是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负责人宋宇老师与西安粤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翟泉林联合开展产教融合教学,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学中做、做中学”的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心理护航,助力学生学业成长
学院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举办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开展个体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针对2025级学生,学院举办了“破解大一迷茫:用积极心态筑牢学风根基”主题报告会,邀请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闫纯苏为同学们提供情绪调节技巧和学业规划指导,助力学生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让同学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校企联动,拓宽学生实践平台
学院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全力搭建产教融合的坚实桥梁。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前往陕西威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活动,深度探寻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契合点;学院党委书记赵晓华带领团队奔赴西安诺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交流座谈,与企业方共商合作大计、共探创新路径。通过这一系列紧密互动,校企双方进一步巩固了合作关系、明晰了合作方向,为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筑牢根基。


——竞赛助力,展现学生创新风采
学院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融。在第18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华教&德荟杯”增减材复合制造及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应用专项赛陕西赛区中,学生斩获省级特等奖一项、省级一等奖二项、省级二等奖一项的优异成绩、在第22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智能安全赛”中,学院派出三支参赛队伍,斩获一项国家级一等奖及两项国家级二等奖,充分展示了学院在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丰硕成果。


——长效保障,巩固学风建设成果
为巩固学风建设成果,学院建立了学风建设长效机制。通过制定《机械工程学院学风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学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同时,学院还定期召开期中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及时了解师生对学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工作方案,推动学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机械工程学院的学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学们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动力显著增强,课堂纪律明显好转,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探索学风建设新路径,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图/曹云波